close
擬動物片
思考深層意義


自從「鄉村牧師的日記」之後,布列松就再也沒有使用過職業演員。
布列松拒絕任何演員的情緒表演,演員對他來說只是「人偶」,演員
連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該走幾步,都經過導演事前嚴密的安排。
在故事情節發展上,他徹底揚棄一般電影以人物心理動機發展作為敘
事基礎的模式,反而專注在以剪接、構圖、聲音(畫內音或畫外音)
創造出的獨特結構世界。這樣的特性,構成了影史上少數以動物為主
角的奇異傑作「驢子巴達薩」。揚棄了人物的心理動機後,人和動物
都是天主的創造物,在本質上也就沒什麼不同了。與其說這部片是一
部動物的「擬人電影」,不如說它是人的「擬動物」片,語言不是用
來表現角色情感,一切人為的意義與情感都被歸零。


「驢子巴達薩」描述少女瑪麗有一隻心愛的驢子,在同伴惡作劇替牠
「受洗」之後,牠就被叫做「巴達薩」(Balthazar)。影片敘事循
著少女瑪麗和巴達薩分別前進,偶爾他們的命運交會,但大部分的時
候他們獨自面對生命種種無情的打擊。巴達薩推過磨、犁過田、馱過
重物、拉過車,甚至在馬戲團表演過乘法計算,最後被人利用走私而
遭到擊斃。瑪麗呢?雖然有位無條件愛著她的同伴賈克,可是她被人
嘲笑、愛上蔑視一切的小混混傑哈,最後因為貧窮而賣淫。


極其複雜的劇情,配上布列松徹底拒絕提供任何角色心裡動機的手法
,觀眾從不知道瑪麗為何愛上傑哈,也不知道她到底對賣淫有什麼想
法。布列松作品向來拒絕提供表象的解釋,卻又讓人不得不深思背後
更深奧的意義,加上帶有天主教神祕的救贖與原罪思想,這些都在「
驢子巴達薩」中精采呈現,該片並名列英國「視與聽」雜誌2002年票
選影史20大影片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kashii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